對“嘗試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再認識

對“嘗試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再認識

對“嘗試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再認識

  


    2月21至23日,玉溪市教科所舉行了“小學數(shù)學嘗試性研究學習研討活動”,我州楚雄、南華、武定、祿豐、元謀、楚師附小等縣、校共組織了65名教師前往學習觀摩。研討會上,全國著名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專家邱學華老師作“嘗試教學與素質教育”專題講座,并為觀摩教師上了示范課1節(jié)。此外,玉溪市第一、第二、第三小學,曲靖市北關小學,祿豐縣城南小學的教師上了7節(jié)研究課。最后,邱老師陳述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并對7節(jié)研究課作了點評。現(xiàn)將學習觀摩的心得簡述如下:
    一、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嘗試教學法是我國著名學者邱學華教授創(chuàng)立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小學數(shù)學界率先推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80年代中期在全國普遍推廣,影響深遠。
所謂嘗試教學法簡單地說,“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進行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在進行講解”。就在這淺顯的文字表述中飽含著極其豐富的理論內涵。其宗旨是:從小培養(yǎng)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逐步培養(yǎng)兒童的探索精神。學生走在前,教師走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練習在前,講解在后;探索過程在前,歸納結論在后;這“四前”與“四后”是施教過程中必須堅持的原則。主要特點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這與傳統(tǒng)的“先教后學,先講后練”的灌輸式教學相比有顯著的區(qū)別。它并非只是簡單的詞語順序的調換,而是教育思想的巨大變化,是傳統(tǒng)教學向現(xiàn)代教學的轉變。所謂“先試”就是先讓學生試一試,它是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精神,抓住了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嘗試教學的靈魂,有了這個靈魂,課堂教學就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二、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嘗試教學法的課堂結構一般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1、基本訓練(5分鐘左右)。2、導入新課(2分鐘左右)。3、進行新課(15分鐘左右)。4、試探練習(第二次嘗試練習,6分鐘左右)。5、課堂作業(yè)(10分鐘左右)。6、課堂小結(2分鐘左右)。
    其中,第三步“進行新課”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一般分五個步驟進行:
    1、出示嘗試題(嘗試題一般應與例題形異質同,避免依樣畫瓢的現(xiàn)象)。2、自學課本(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學習,或對問題情景及相關材料進行分析判斷)。3、嘗試練習(在學習與思考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問題)。4、學生討論(在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組織討論,在交流中形成共識)。5、教師講解(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上述六環(huán)節(jié)及五步驟一般簡稱為“五步六結構”,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用高深費解的名詞術語去描述,而是以易學、易用的操作方法表現(xiàn)出來,有利廣大教師學習與實踐。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環(huán)節(jié)或者每個步驟之間的順序并非一成不變,也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必須經歷所有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應根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