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常規(guī)推拿

小兒常規(guī)推拿

小兒常規(guī)推拿


  小兒推拿療法,亦稱“小兒按摩術”,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專門用于防治小兒疾病的自成體系的推拿治療方法?!?/P>

  推拿治療小兒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如1973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醫(yī)學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古代以勺匙邊摩拭病變部位治療小兒抽搐的推拿治法?!?/P>

  晉唐時期,許多醫(yī)學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兒推拿治法的記載,如《肘后備急方》介紹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載述了以膏摩小兒囟門、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藥及操作方法,《外臺秘要》也記有摩頭按脊治療小兒夜啼、咳嗽、盜汗等治療經驗?!?/P>

  金元時代,張子和《儒門事親》載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療小兒身瘦肌熱等證。至明代以降,隨著兒科推拿經驗的積累,在理論及治療手法、腧穴應用等方面逐漸形成??铺厣?,發(fā)展成為一門有獨特體系的治療方法。 

  清代釋心禪《一得集?推摩法論》指出:“其法以手五指分主五臟,指尖屬臟,本節(jié)屬腑;熱清寒溫,實瀉虛補,分順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推,以定溫清補瀉之;法俱有下數(shù),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亂推。又有揉以運氣,掐以定驚;面上亦各有所主之部位,肚、腹、手、足,俱可推摩?!睂χT如五指經穴與臟腑相通、溫清補瀉手法操作、特定腧穴分布等小兒推拿特色作了梗概的介紹?!?/P>

  由于小兒推拿療法具有方便易行,療效顯著等特點,而且不受設備、醫(yī)療條件的限制,患兒又可免除打針服藥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兒及其家屬的歡迎,成為中醫(yī)兒科治療的一個頗具特色的常規(guī)療法?!?/P>


  操作方法 
  1. 開天門:醫(yī)者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發(fā)際,推24次,常作為每次推拿的第一個步驟。有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等作用??梢灾委煾忻啊l(fā)熱、頭痛、驚風、神疲乏力等癥。 

  2. 推坎宮: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個步驟。有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等作用??芍委煾忻?、發(fā)熱、頭痛、目赤痛等癥。  

  3.運太陽:用兩手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兩側顳部太陽穴上,作輕柔緩慢的環(huán)形移動,向眼方向運為補,向耳方向運為瀉。―般運24次,每運3次后輕輕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療的第三個步驟。有發(fā)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總筋:用大拇指輕輕按掐腕橫紋中點,另一手握住患兒手指輕輕搖其腕關節(jié),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個步驟。有清心火、止驚搐、暢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瘡、潮熱、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癥?!?/P>

  5.分推大橫紋:用大拇指指腹自總筋向兩側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個步驟。有調和氣血、止瀉痢、除寒熱、去腹脹、通二便等作用??芍委燇@風、癇癥、昏迷、抽搐、泄瀉、痢疾、黃疸、咳嗽、痰喘等癥?!?/P>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兒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兒食指和無名指,將上肢伸搖數(shù)次。不論何種病癥進行推拿治療,都以本法作為結束手法,所以又名“總收法”(收診法)。拿肩井有暢通一身氣血等作用?!?/P>

  7. 推五經:五經指脾經、肝經、心經、肺經、腎經五個穴位,分別位于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遠端指節(jié)的指腹上,在這些穴位上運用推法治療,可以調整各臟功能,并治療相關的疾病。諸如: 

  (1)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積等多屬脾經病變,治療時推脾經,以旋推為補,直推為瀉,一般多采用補法?!?/P>

  (2)驚風、抽搐、煩躁、氣逆、脅痛、目赤等多屬肝經病變,治療時推肝經,以旋推為補,直推為瀉(清)。一般說來,肝經宜清不宜補;如需用補法時,應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法代替?!?/P>

  (3)心悸、怔仲、貧血、高熱神昏、弄舌、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等多屬心經病變,治療時推心經,以旋推為補,直推或掐之為瀉(清)。一般說來,心經宜清不宜補,補之恐動心火;如需用補法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脾經法代替?!?/P>

  (4)咳嗽、氣喘、痰鳴、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等多屬肺經病變,治療時推肺經,以旋推宜補,直推為瀉?!?/P>

  (5)遺尿、尿頻、骨蒸盜汗、虛喘、小便不利、下肢痿軟等多屬腎經病變,治療時推腎經,以旋推為補,直推為瀉(清),腎經宜多補少清?!?/P>

  8.推大腸:從食指端橈側,沿食指橈側緣推至虎口,可清實熱、止泄瀉,常用以治療腹瀉、消化不良等癥?!?/P>

  9.推小腸:小腸穴在小指尺側緣,主治小便短赤、遺尿、高熱不退等癥。從指端推向指根為補,從指根推向指端為瀉?!?/P>

  10.運內八卦:內八卦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名稱,是環(huán)繞掌心周圍8個穴位的總稱。近第三掌骨小頭處為離,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依次為坤、兌、乾、坎、艮、震、巽、離各穴,坎與離相對,震與兌相對,乾與巽相對,坤與艮相對。震為東方,屬肝木;兌為西方,屬肺金;坎為北方,屬腎水;離為南方,屬心火。臨床上,不論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數(shù)醫(yī)師取患者左手八卦穴進行推拿。推拿八卦穴常用運法,稱之為“運八封”。運八卦時,將患者的左掌心向上,醫(yī)者以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橈側面作為接觸面進行運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為接觸面推運。推運至離宮時,要輕輕帶過,或以大指掩蓋于離宮上,使“運內八卦”時,醫(yī)者推運之指不接觸離宮。因為離宮屬心火,推運離宮,恐動心火?!?/P>

  11. 揉板門:按揉手掌大魚際部,可健脾化滯,主治嘔吐、腹瀉、氣促、氣攻等癥。 

  12. 推三關:三關穴在前臂屈側面的橈側緣。自腕推至肘有補氣發(fā)表、祛風散寒等作用。主治傷風感冒、發(fā)熱惡寒等癥?!?/P>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側面尺側緣,自肘推至腕有清熱止汗等作用。主治高熱、昏迷、抽搐等癥?!?/P>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側面中線,有退熱、清心、除煩作用,主治諸熱驚風、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瘡等癥。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開竅醒神作用,主治昏厥、驚風等癥?!?/P>

  16.運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顳骨乳突部,運之可祛風安神。 

  17.彈山根:用食指彈擊鼻根部,至皮膚發(fā)紅為度。有鎮(zhèn)驚開竅作用,主治驚風、鼻塞流涕、暈厥等癥。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兩側分推。有止咳平喘、順氣降逆等作用。主治咳嗽、哮喘、嘔吐、胸悶等癥。 

  19.分推腹陰陽: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緣分別推向兩脅。主治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和發(fā)熱等癥?!?/P>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圓周狀摩動,著重于中脘、臍中、關元等穴。常用以治療腹痛、腹脹、腹瀉、食積、便秘、小便不通、遺尿等癥?!?/P>

  21.拿肚角:拿臍下兩旁.有行氣止瀉作用。用以治療腹痛、腹瀉、腹脹等癥?!?/P>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臍與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間連線的1/2折點處。按壓此穴能解除尿潴留?!?/P>

  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線上推之。有退熱、鎮(zhèn)驚作用。  

  24.揉龜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瀉、痢疾、脫肛等癥?!?/P>

  25. 推七節(jié)骨:七節(jié)骨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間。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稱“推上七節(jié)骨”,有止瀉、補腎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稱“推下七節(jié)骨”,有通便、泄熱等作用?!?/P>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驚止搐。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癥。 

  27. 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補正氣。主治腹痛、腹脹、腹瀉、虛勞、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軟等癥。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處。主治嘔吐、腹瀉、發(fā)熱等癥。 

  適應證 
  小兒推拿療法的對象一般是6歲以下的小兒,尤其適用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治療范圍廣泛,可主治腹瀉、嘔吐、疳積、便秘、脫肛、發(fā)熱、咳嗽、驚風、遺尿、肌性斜頸、斜視、小兒癱瘓等癥。 

  一、小兒感冒:開天門40次,運太陽40次,分推坎宮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關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風寒感冒,寒重熱輕者,減去推六腑,加重推三關(增加300次),揉外勞宮100次,按揉風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風熱感冒,熱重寒輕者,減去推三關,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經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熱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P>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P>

  三、咳嗽:遠太陽30次,拿風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鐘,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經300次,揉掌小橫紋30次,揉外勞宮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兒支氣管炎、小兒肺炎:清肺經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鐘,按揉豐隆10次。 

  六、小兒支氣管哮喘:清肺經300次,運太陽;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兒泄瀉:摩腹5分鐘,揉臍5分鐘,推上七節(jié)骨200次,揉龜尾500次?!?/P>

  八、便秘:摩腹5分鐘,揉天樞(左)5分鐘,推下七節(jié)骨400次,揉龜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P>

  九、脫肛:揉丹田5分鐘,揉龜尾500次,推七節(jié)骨300次,按揉百會50次?!?/P>

  十、疳積:摩腹5分鐘,揉臍3分鐘,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縫各10次,揉板門30次?!?/P>

  十一、厭食:推脾經500次,揉板門100次,掐揉四縫10次,分推腹陰陽50次,摩腹5分鐘,按揉足三里10次?!?/P>

  十二、嘔吐:直推膻中1分鐘,揉乳旁lO次,按揉承漿5次,摩中脘5分鐘,分推腹陰陽3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P>

  十三、腹痛:揉中脘3分鐘,摩腹5分鐘,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拿合谷10次。 

  十四、遺尿:揉少腹(關元、氣海、中極)15分鐘,按揉百會20次,按揉三陰交10次?!?/P>

  十五、尿潴留:揉摩少腹(中極、關元)5分鐘,揉水道3分鐘,推箕門2分鐘,按揉三陰交10次。 

  十六、腸梗阻:先止痛,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足三里等穴各5~10次,待腹痛緩解后再摩腹5分鐘,揉中脘3分鐘,揉臍5分鐘,分腹陰陽30次,推下七節(jié)骨300次。 

  十七、夜啼:按揉百會10次,清肝經10次,揉小天心20次,分推大橫紋50次,摩腹5分鐘。 

  十八、急驚風:掐水溝、十王、老龍、太沖、印堂諸穴,各掐3~5次。若掐一二穴即醒,其他穴位不必再掐。拿合谷3~5次,揉曲池20次,拿委中3~5次,拿承山3~5次,拿風池10次?!?/P>

  十九、慢驚風:補脾經400次,清肝經300次,補腎經300次,推三關300次,揉小天心50次,捏合谷lO次,按揉百會50次,揉摩中脘8分鐘,按揉足三里10次,捏脊5~7遍?!?/P>

  二十、佝僂?。貉a脾經300次,補腎經300次,揉板門30次,摩中脘5分鐘,揉丹田2分鐘,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腎俞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按揉三陰交10次,捏脊5~7遍?!?/P>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按揉合谷2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翳風15次?!?/P>

  二十二、脊髓灰質炎癱瘓前期發(fā)熱階段:清脾經400次,清肺經400次,清板門100次,清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50次?!?/P>

  二十三、麻疹:開天門30次,分推坎宮30次,運太陽30次,按風門20次,按揉肺俞10次,推肺俞100次?!?/P>

  二十四、痢疾:揉天樞2分鐘,拿肚角3~5次,揉拿上巨虛(先揉15~20次,后拿3~5次),按揉大腸俞10次?!?/P>

  禁忌癥 
  對感染性疾病,腫瘤,以及肌膚破損、燙傷、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小兒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頭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般均只推左手。手法要求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操作中可沾以適量蔥姜汁或滑石粉等,起到保護小兒皮膚和加強治療作用?!?/P>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疾病有著良好的效果,所以早就成為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明代醫(yī)家龔居中在《幼科百效全書?序》中說:“余家庭授受療男婦之法,奇正不一。獨小兒推拿,尤得其傳,轉關呼吸,瞬息回春,一指可賢于十萬師矣?!毙和颇迷陂L期的醫(y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察疾病和治療操作等方面的經驗。近代實驗觀察表明,撫摸是人體尤其是小兒不可缺少的良性刺激。如對早產兒進行觸摸和拍打,可使他們的生長明顯增快,以后也可以少患疾病。這種刺激方式與經絡腧穴結合起來,更能發(fā)揮其特殊的效能。如“推脾經”能調整胃腸蠕動和胃液的分泌,“推三關”和“推六腑”能調節(jié)人體的體溫等?!?/P>

  采編自健康在線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